【快印客导读】所谓大企业病,一般是指有一定组织规模的企业,在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等诸方面,不知不觉滋生出阻滞企业发展的各种危机,最终导致企业走向倒退甚至衰败。得了“大企业病”的公司表现的症状一般为:机构臃肿、公司运行迟缓、多重领导、人才臃肿……
“大企业病”已是悬在许多大企业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正试图改变的Google等全球著名企业都在这份榜单上。不过,“大企业病”并不仅仅是大公司的“特权”,小企业一样面临“大企业病”的管理挑战。
一篇文章《小公司的大企业病》,该文一度在互联网流传甚广,文中总结了小企业“大企业病”的四大普遍现象:一是不赚钱的员工太多,即为公司创造直接的效益(尤其是营销人员)的员工稀少,而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等平台人员过多;二是管理过头,照搬大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没有管出效益,反而阻碍公司运作效率;三是流程繁琐复杂,正所谓“船小好调头”,然而小企业偏偏抛弃“小”的优势,员工大部分时间被消耗一些繁琐的“内部流程”中;四是多元化的诱惑,最擅长的业务还没发展起来就开始涉足多种其它业务。
而这种“大企业病”的产生可能并是任何具体的人导致,往往是企业内部的官僚主义长期积弊造成的结果。杰克•韦尔奇曾指出:“即便是对GE这样日益变得庞大的公司来说,保持小公司的灵活性对企业发展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的行动必须更加迅速,必须清除公司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积弊。”
大企业往往想具有小公司灵活性的这一优势,而这又往往是被小公司不经意间忽略的。因此,小公司要预防“大企业病”首先就该利用好自己的这一优势,而不是一味的学习大公司信奉的“管理出效益”。
如何针对上述症状逐一破解从而避免自己的公司患上“大企业病”病呢?
一是优化人员结构。一定要保证创收性员工(即直接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员工)的比例,重视创收性员工的作用。
二是认清自己的定位。一些中小企业难以把握管理人员配置!并不清楚如何才是到位的人员配置,一味照搬大企业的模式多配置几个。中小企业一定要清醒认识自己的公司现状,不能照搬照抄大公司的模式、管理必须以经营为基础,以经营为前提,采用务实的,适合自己现阶段发展所需的管理模式。
三是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一定要利用好自己“小”的优势,不要人为的将各种流程复杂化,否则削弱的是自身的竞争力。世界经理人博主“目标管理第一家”指出,破解“大企业病”的关键是建立起以业务为中心的审批机制。由于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一个员工要承担多项业务活动,不同的业务活动的审批程序不同,这就需要根据业务设计不同的审批流程,即建立动态的审批机制。
四是专注做好一件事。小公司有“大志向”,这的确很好,但是规模小,毕竟精力有限,不能什么都去做;再者,业务多而全并不就是“大志向”的代表,苹果就是最好的例证,将自己擅长且核心的业务做大做强,聚焦资源,不要核心竞争力还未培育起来就想着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