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印客导读】中国快印印刷行业在2016年注定是一个大变局的年份。不管你是否看清形势,中国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出口、投资、消费作为旧的发展动能将丧失殆尽,新的发展动能还在缓慢酝酿当中。面对当前多难的情势,中国的包装印刷业应如何困境求生呢?
一、抓住包装印刷市场新动能
与其它行业相比,包装印刷行业是相对幸运的,因为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房地产相关行业和出口加工行业熄火的情况下,快递包装、冷链包装、农产品包装等领域会产生新的动能。
根据大陆邮政局资料,去年大陆的快递服务业务量总计206.7亿件,年增48%。据初步估算,预计去年大陆消耗了塑料编织袋29.6亿个、塑胶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胶带169.5亿米、避免撞击的缓冲物29.7亿个。2016年,这一增长势头仍将保持下去。网购的火爆也直接带火了冷链快递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销售蔬菜、水果、鲜花等生鲜产品的网店多了起来。
过去三年,中信信托、北京信托、中建信托等国有资本加快了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的步伐,上海信托、华宝信托、中粮信托等信托公司也开始进入土地信托市场。随着大资本的进入,一大批规模宏大的生态农业集团正在神州大地拔地而起。未来几年,这些采用集约化经营模式的农业企业将激活出昊天罔极的农产品包装。
二、因应市场形势调整产品结构
零售易包装(RRP)是一种易于开启、方便货架销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品牌展示效果的新型包装。目前,在欧美国家,这种精美印刷包装的增长速度是普通瓦楞包装的两倍。在中国,零售易包装刚刚起势,绝对是一块值得挖掘的沃土。
随着物联网的日趋成熟及智能化物流的快速推进,一种名叫CCF标准箱的新型产品将很快流行。CCF箱具有统一尺寸标准,不仅使农产品(新鲜水果、蔬菜)的包装能适用行业标准托盘,还能提高货物装卸、运输、仓储等方面的效率。
随着绿色低碳环保潮流日渐流行,很多企业对简化产品包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此外,有些领域,包装正在向着托盘化和小型化发展,包装企业应当保持对包装市场脉动的关注。
三、评估主要客户订单风险,提前做好预案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订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些外资大企业。但中国制造成本相对于东南亚高出太多,外资企业撤离到东南亚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企业需要对客户订单进行风险评估,以预防客户订单突然消失给企业带来的冲击。
2015年6月苏州普光电子和7月的东莞普光电子突然关厂,是因为该企业把订单转向了东南亚工厂。济南松下、北京松下、广州西铁城的突然关厂,同样是企业将订单转移到海外。优衣库、无印良品、青山商事、利丰、东京STYLE、Honeys都在加快向东南亚转移订单。2015年国庆长假期间,东莞长安金宝电子厂更是将生产线偷偷搬迁至泰国。
因此,包装印刷企业应该密切关注主要客户的动向,一旦发再客户在东南亚建有承接同样订单的工厂,则企业订单就有剧烈波动的风险,应该提前做出预案。
四、及早向“互联网+”、“数字化印刷”和“智能制造”转型
互联网包装可将产业链条各方主体相互连结至同一个平台,通过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可实现包装制造、包材供应、包装设计与客户订单的最优匹配,从而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价格低廉的一体化优质服务。而未来的“智能工厂”将不会再制造统一的、毫无差别的产品,而是在一系列的包装印刷设备上,生产亿万个定制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凭借芯片或二维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配送到客户的智能生产线上。与传统印刷相比,目前数字印刷无论在绿色环保、操作简易性、还是在差异化印刷方面都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印刷,另外数字印刷在精美程度和速度方面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未来几年数字印刷可能迅速取代传统的模拟印刷,这一趋势值得包装印刷企业好好思量。
2016年,“互联网+”、“数字化印刷”和“智能制造”已经是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企业如果不及早转型,很可能被智能制造物联网时代所抛弃。
五、与产能过剩赛跑,适时退出或转移
大家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几年来倒下了那么多印刷厂和包装厂,但订单却越来越少了呢?其实大家忘了市场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决定的。包装印刷在内的制造业作为供给方的确是减少了很多很多,但需求也跟着减少。特别是大量外资企业撤离,给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出口加工型企业造成重大打击。而在房地产泡沫、疯狂印钞、股市割韭菜、P2P跑路、资本外逃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内需断崖式下跌。这就造成了企业倒闭越多,产能过剩越多的奇葩景象。
可以断定的是,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新的庞大的市场需求很难确立,幻想中国经济短时间走出低谷的老板可能一脚踏空。因此,眼下当务之急必须尽量为企业储备足够的过剩粮草流动资金,对于亏损的业务要当机立断及早退出。另外,目前印度和东南亚等地的包装印刷市场正处于火热增长态势,如果能够跟随大客户赴东南亚建厂,应是不错的选择。
在新的大环境下,中国包装印刷行业要着眼未来,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前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积极应对眼前危机,行业就会迎来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