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印客导读】“如果让我们自己来评价2017年,可能得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纸张油墨涨价、用人成本增加、环保限令停产、搬迁,这几方面已成为压在每一位浦东印刷人心上的大石。”一位印刷企业的负责人这样描述自己厂的经营状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印刷企业陆续关闭或搬迁。截至2018年3月15日,浦东依法更换《印刷业许可证》的企业共计450家,相比2017年初减少200余家,其中还有约20%的企业仅仅是登记审证,已不再实际经营,另外也有不少企业已经打算搬迁或关闭。
日前,浦东文化执法大队深入调研新区印刷企业,剖析现象,探寻本质。
他们了解到,造成印刷企业负重前行有如下几种原因:
一是产业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企业分布散滥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导致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在市政府规定区域内生产的环评标准,中低端产能明显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价格竞争激烈,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数量占比仍然较低。
二是创新发展动力尚需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缺投入,印刷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还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融合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新引擎尚未形成。
三是人才管理机制相对粗放。上海翔港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企业目前一方面招不到人,另一方面还要应对现有人才的不断流失。特别是高级技工缺口较大!”一家企业的人事经理颇为沮丧地告诉调研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处于扩大生产和融合转型过程中的企业,目前急缺管理、技术、金融、贸易、IT等专业人才。但由于这个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荣誉感相对缺乏,我们心仪的人看不上我们。”
四是动态信息监管难以及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小型企业加速退市,高新技术企业又纷纷成立,加上不少企业产证分离,出租出借许可证现象依然存在,导致政府信息相对滞后,往往容易成为制约监管成效的障碍。
五是高额处罚不利于拾遗补过。上海坤明印刷有限公司反映,公司按《环保法》规定改造设备、引进技术,响应国家号召搬迁至工业园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因环保问题被迫停产关闭。
在不景气、利润率低下的大环境下,相关法律法规,无论是《环保法》还是《印刷业管理条例》的罚则,对企业来说都是较大负担。
特别是巨额的罚款,往往使被查处的企业直接就面临经营困难,甚至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既不利于达成行政执法的教育目的,也不利于市场发展、拾遗补过。
政府可以为企业做些什么?浦东文化执法大队总结了五条路径值得探索和实践:
抓住机遇,培育新增长点,走好转型这条路。浦东新区副区长诸迪在近期调研印刷企业时就曾强调:浦东印刷业目前的困难是企业在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出台“文创50条”是促进企业转型的一项扶持政策。为此,培育绿色低碳、数字印刷、网络印刷等新增长点将成为印刷企业走出困境的新契机。
将先进企业经验升级为行业规范,引领环保治理。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近年来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兼顾末端治理”的全过程防治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源头减排”,使用绿色环保的水性油墨,从源头上减少挥发性溶剂的使用,从而降低VOCS排放量;“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约束和规范,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保证印刷工艺过程的VOCS尽可能都进入废气处理系统;“末端治理”,加快VOCS治理设备的合理布局与运行控制。浦东文化执法大队建议,像这样的好经验好做法还应当进一步升级成为行业规范,引领新区印刷企业的环保治理。
革新经营理念,提高队伍素质。在调研中,许多企业反映:建议相关部门对印刷行业发展的需求,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培训、专业讲座。为此,浦东文化执法大队表示,一方面,引导企业实现生产管理型向公司化管理转变,完成任务型向创造效益转变,传统管理型向自动化转变这“三个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搭建平台,方便企业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借鉴先进经验、先进做法,进一步革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培养出自己的高精尖人才。
构建信息桥梁,加强科学监管。今年新区将围绕综合监管平台的“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这“六个双”为切入点,以全员协同为路径,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形成重点突出、由点及面的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的新格局。浦东文化执法大队积极作为,根据印刷经营许可范围、主营业务对新区印刷企业进行分级分类,将企业的分级分类情况纳入“六个双”平台,构建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桥梁,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确保良好沟通、反映企业困难的同时,改进执法机制,加强科学监管。
提倡自律经营,提升守法意识。要想促进整个产业往一个良性健康的态势发展,监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让监管既守住底线,又不成为路障。对此,文化执法大队表示,在加强事前事中监管的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提升业主的守法意识,进一步巩固企业守法自律,净化产业氛围。